![]() |
主要用途 | 防腐剂 |
执行标准 | 国标 |
CAS | 见说明 |
型号 | 食品级 |
包装规格 | 25kg |
成分 | 其他 |
有效物质含量 | 99% |
含量 | 99% |
是否进口 | 否 |
类型 | 其他 |
鱼精蛋白是一类来源于鱼类精子中的小分子碱性蛋白质,因其在鱼类中高度富集而得名。它具有独特的氨基酸组成,以精氨酸为主,是一类天然存在的强碱性蛋白质。
鱼精蛋白主要从鲑鱼科、鳟鱼科等鱼类的精子中提取,天然状态下与DNA结合紧密,在精子细胞中取代了组蛋白的功能。
氨基酸构成:鱼精蛋白富含精氨酸,一般占比可达70%以上,同时含有少量的丝氨酸、脯氨酸、甘氨酸等。
分子量:一般在4000~6000道尔顿之间,属于低分子量蛋白质。
结构特性:缺乏明显的二级结构,富含碱性侧链,整体呈强阳离子性。
外观:白色或类白色粉末
溶解性:易溶于水,几乎不溶于乙醇、乙醚和其他有机溶剂
等电点:高于pH 10,表现出强碱性
吸湿性:具有一定吸湿性,暴露在空气中易吸水分
热稳定性:对热相对敏感,高温可能导致蛋白质变性或降解
pH稳定性:在碱性或中性条件下稳定,酸性环境中易发生结构改变
鱼精蛋白因富含精氨酸,具有高度的正电荷,在生理条件下容易与带负电的分子结合,尤其是磷酸基团或硫酸基团。
与酸反应形成盐类,如硫酸鱼精蛋白、盐酸鱼精蛋白等。
可通过氨基与活性酯或醛类反应形成酰胺键或席夫碱。
可被蛋白酶水解,释放出精氨酸等氨基酸成分。
鱼精蛋白是一种碱性蛋白质,主要在鱼类成熟精子细胞核中作为和DNA结合的核精蛋白存在。鱼精蛋白是一种弱抗凝剂,过量可引起凝血时间指标短暂轻度延长。鱼精蛋白紧缺是由于生产减少,利润低,从技术方面来讲,鱼精蛋白只能从鱼的精子中提取,不能化学合成,所以限制了产量。
用作防腐剂时,因其无味无臭,对人体无害,因而使用量不受任何限制,根据需要可添加到满意的抑菌效果,但其添加量大,成本较高,只能作为高附加值的食品或功能食品的防腐剂。